1.WHAT(1)什么是社群像做好产品一样,能聚集一群人,做一件事。(2)什么是好产品持续满足一类人在某个时刻或者某个场景下的需求,并且愿意把它介绍给其他人。社群不是单纯的一个地方(qq群、微信群),而是一个像产品一样的能让人在……
1.WHAT
(1)什么是社群
像做好产品一样,能聚集一群人,做一件事。
(2)什么是好产品
持续满足一类人在某个时刻或者某个场景下的需求,并且愿意把它介绍给其他人。
社群不是单纯的一个地方(qq群、微信群),而是一个像产品一样的能让人在需要的时候,过来看看。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给那些来社群的朋友讲清楚,这个社群能和大家一起做什么。
搭建这个学习群的时候,我就明确告诉每个想加群的人:我们这个群需要大家相互监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并且每天都能有产出,做到明天比今天更专业。
所以到现在为止,群里的同学都在围绕这个目标,坚持着。
2.WHY
建立社群的时候,你要很明确知道为什么自己要这么做?
(1)从公司角度
为了提高品牌声量、为了销售转化、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
(2)从用户角度
这里能区别于其他地方,让我获得其他地方没有的:兴趣社交、利益、名誉等等。
不是所有的品牌都一定要创建社群(就像是做了一个新产品一样),比如你只是一个卖套套的,那你搭建一个社群是和大家一起讨论怎么使用?或者一起探讨套套的文化?
像这种使用频次很高的产品,可能一般影响购买决策的就是用户去对应的电商平台看到其他用户的评价,基本就定了,对于公司来说,很难霸占用户时间来社群探讨,并且影响他改变购买习惯。
这个学习群是因为作为初入社会的毕业大学生,我自己很想坚持学习,但是就怕自己战胜不了“懒”,因此想找一群和我有相同想法的同学,一起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而微信群只是一个能打破地域不对称的工具,将我们这些有相同想法的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努力而已。
幸运的是,我找到了这样的人,并且,我们还在持续的为共同的目标,奋斗着。
3.
其实,上面的内容已经有提及这个问题,就是:先在大脑中建立共同目标,然后根据你想做的事,选择落地场合就行。
比如,一起旅游交流的群,可能比较适合qq群,可以有更多的操作功能;或者直接在蚂蜂窝内部搭建一个官方交流社区
像这种学习群,可能就比较适合在微信,因为对于已经步入工作的人来说,微信相比qq是使用时长更多的社交软件,使用习惯已经确定,使用频率也更高。
4.WHO
当你明白你的社群是想干什么和为什么以及在哪里做的时候,你就要知道有哪些人可以和你一起来完成,这些人得承担什么责任。
比如这个学习群一定是和我有共同想法,想坚持终身学习互联网的那些人,并且我们应该一起做到相互监督,相互鼓励,具体的做法,接着看下文。
5.WHEN
有了目标,就得给目标建立一个共同的时间期限,让群内的大家有共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知道我们要一起做到的目标需要多久,是不是要每周或者每天都得来做点什么如何做好社区运营?(社区运营怎么做),才能一起完成。
比如在这个学习群,我们要做到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这个可是个马拉松运动,那么我们就得每天来这里交流,而不是“散养式”,心理学表示:人很容易因为当下舒适的感受放弃/忽视一件长远对他有益/有害的事情。
这也就是,每包烟上都有“吸烟有害健康”的标语,却依然无法阻碍人正常抽烟的原因。
最后,这个学习群根据大家的时间,制定出:每周一到周五19.20-20.00来群里交流。实际上,大家现在都已经越来越早了,交流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甚至平时或者周末休息时间,都会有同学主动分享,这是一个很好的表现。
6.HOW
怎么做,这个问题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这里的话,我们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看看,他在“使用“社群这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是咋样的(我不要脸的把它叫做“社群链条”):
知道/了解→加入→交流→产生好感→活跃→付费→反馈→拉人
所以,根据用户在社群中的生命周期,我们从公司角度看:
(1)引流(让不了解的人知道)
根据建群目的,在可能会有种子用户的地方,简单清新的说清楚“我想和大家一起做一件怎样的事,这个事能帮助我们怎么样”
——我当时就是在自己大学非技术校招群中,说我想找一些伙伴,大家一起为了终身学习相互监督。然后顿时就有很多伙伴加我微信。
(2)加入
这个步骤看似简单,很多群基本都是,来了一个同学,然后,几个管理员欢迎下,结束了。对于加入群的同学来说,他是因为知道这个群可能是做什么的而加入的,但是至于在群里他能做什么,其他人都是干什么的,他一无所知。所以,我们要把加群这个步骤变的有仪式感(就算条件很高,也可以),让懵逼的同学能快速融入群氛围。
——这个学习群目前就是,刚加进来的同学,需要发1个5元的5人红包,然后需要自我介绍,自己是干嘛的,叫什么,在哪个城市哪个公司,做什么,为什么想加入群。并且,我会让他看群规,知道我们是怎么做交流和分享的。
(3)交流
当新加入的同学简单经过仪式之后,一般会相对减少陌生感,这个时候,可以和“种子用户中”一起引导他经常交流,让他快速融入,把这里当成“另一个基友/闺蜜圈”
——在这个学习群的每天交流中,我会时不时@那些没发表观点的同学,让他们谈自己的看法。同时给予鼓励和认同(不要小看激励的方式,这会让人有被认同感,更快融入群体。)
(4)产生好感和活跃
一般在大致了解群和有一定交流后,都会渐渐对群产生好感并且愿意多在群里花时间,如果还没有产生,那就要看比例是多少,如果很多,就要反思自己的操作是不是有问题;如果不多,就要考虑是不是应该换些新鲜血液充实下。
——这个学习群目前大部分同学都很积极,我也会在每个月15号清除,3次以上/月不参与讨论的同学,毕竟不能硬性要求每个人都能坚持长跑。
(5)付费转化
这个就要看当初建立这个群是不是主要以用户付费为主,如果这个群主要是解决客户售后或者是提高品牌声量,解决用户问题的,太多的引导用户付费,我认为是不明智的,因为用户最初是因为知道你这个群主要能为他带来什么而建立的。
也许有同学会说“公司都是为了挣钱的啊,我总不能花时间运营社群,不给公司带来利益吧”
利益这种东西有太多种表现形式,钱是利益,品牌声量,口碑等等也是利益,不过,不是说“售后服务群”就不能去做付费转化,你得先把当初吸引别人的点—售后服务做好,然后适当引入其他产品的购买链接等,也是可以的。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自其它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等其他原因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